雁栖

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 times.

深夜唠嗑,没有名字

Paradox:

今天看完《西虹市首富》,笑完以后我有些难过。当然不是难过这个电影不好,恰恰相反,它很好,很好地戳在我们的笑点和痛点上。


喜剧某种程度上来说,应该是文化人最伟大的产物了。可能因为它对我来说有些困难,不单因为我生性里的悲观主义,而只是因为我仍不够勇敢成熟,做不到真的谈笑风生。


我还清楚记得上戏曲研究的老师课上放过一段谐剧,学艺不精,忘了具体名字,但尤记得是一段反串。老师讲了一段话实在让我印象深刻,她说喜剧的力量来自一种错位造成的违和,通过这种别扭来引发笑料,但现在好多电视电影都好残忍,它们只是简单粗暴地放大人身上的残缺,像残疾、丑陋、老迈、肥胖等等——这种拿他人缺陷作笑料的东西,我绝不承认它是喜剧。


说来巧,这部《西虹市首富》的映前广告中有一部包贝尔的《胖子xxx》(具体名字我忘了),正片不知,左右预告片足够引人反感。


而真正的喜剧人,如卓别林、莎士比亚、周星驰、赵本山包括这部片里的沈腾等等,他们是真的了不起。然后我历数了一下这些年印象深刻的作品,核心内涵除了善恶正义,其深刻都绕不开金钱,这颗满是“铜臭”的“西红柿”更是如此,当然还有前不久让人哭着扶墙出去的药神,也是如此。


有闲多挣钱,这是实现共产主义之前的真谛XD。


 


既然来安利,我想说说我爱的几个地方。


首先它滑稽又直接地说明了为什么有钱人的钱难以花完——有强大的资金支持,垃圾股也能砸成黄金股。


这看起来像个玩笑,其实才是最魔幻现实主义的,真正的马太效应,虽然影片主角王多鱼的增值过程有些戏谑,但对于真正的富豪来说,他们的资产就像一台精密运作的仪器一样会不断自我繁殖,而繁殖的养料——他们不会告诉你是哪来的。


或者他们说了,用一堆生涩古怪的术语,总而言之为了达成弄晕你的目的不择手段。介于看这篇文的宝宝有些可能比较小,我或者得简单粗糙地解释一下几个概念,首先什么是期货?然后你能明白什么是股票,再然后简单知道一下为什么有的人能有钱成那样,以及耳熟能详的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。


什么是期货?举一个糙一点的例子,苹果吧。今年苹果卖的很好,市场上供不应求,所以我们把它描述成市场对苹果的期待很高,然后有人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,他们预计明年苹果也会卖的很好,所以投了很多钱给果农要他们多种苹果,等明年卖了苹果给他们一定的收益。


顺利的话明年苹果确实卖的很好,投资人能顺利得到他们的分红,万一不顺利,买苹果的人没有他们预计的多,那么他们的期望就会落空。


所以对于投资人来说,决定他们口袋里的钱往哪砸的不是苹果好不好吃,而是市场上的人(即消费者)对苹果的期待。当然这个期不是期待的期,而是期限的期,但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理解。


如果苹果让你没有代入感,那么我们说说可能是和我们最接近的期货吧——我们自己。如果我们把父母的角色简单定位成投资者,儿女作为投资对象,你身受父母哪些投资?衣食住行保证了,你需要健康成长;来点零花钱,你需要一点理财意识和娱乐花费;学习当然必不可缺,如果你出生或者出生前没被诊断为脑瘫或者智障的话,有能力的大部分父母不会在这方面吝啬(这是起初的);再有钱一点的来点才艺加持,甚至有的父母会倾尽全力把孩子栽培成一代巨星....


父母对你的投资越大,越期待你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,这点不难理解。但这是不是万无一失的买卖呢?当然不是!如果你早年显露天才的一面,自然会抬高父母对你的期待,这和苹果在市场上卖得好一个道理,而相反,如果你早年顽劣不堪,智商完全不在正常水准之上,父母会花大代价投资你的可能性就会降低。


因为注定或者很大程度要亏本的买卖很少人肯干。


股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期货,只不过这个“货”成了一家公司,投资者评估市场对一家公司的期待然后进行投资,获得公司的部分所有权,然后公司得到资金壮大。如果说股票的持有者尚需一定财力和门槛,可称之为股东,那么还有一种融资(融资就是要钱)没有界限的东西叫证券,股票也是证券的一种,但证券范围更广,有钱就能买。


好了,市场是很开放的地方,我们也知道了投资的根据在于判断市场对产品(货)的期望,那么市面上这么多产品公司——该投什么?大公司有专门研究这一块的人,但对于一般小股民来说这是相当难判断的,而在无数经验和媒体的渲染下有了这么一个标准,曾经我们叫作“跟着马云爸爸走有肉吃”的定律。


这其实....可以说是正确的。而我们也终于解释到为什么王多鱼的钱花不完了,就算他有一个白痴CEO和草包投资专家,因为一般人如你我,根本不知道把钱往哪撒,所以干脆扔到最大的钱堆里看能不能刮出更多钱来。


那么问题来了,苹果不能年年卖那么好,每个精心栽培的孩子也不一定都成才,没有绝对不赔本的买卖,也没有绝对不会落空的期望。但同样,不精明的生意人会早早被市场淘汰,投资者会不择手段保证他的“苹果”能够卖得出去。


手段很多,耳熟能详的就是广告,推销,合二为一称为——营销。信息时代营销被简化了,有些广告不太费脑了,有些广告又太费脑了,但决定广告成功与否的不在于产品本身或者广告本身了,而在于流量。


王多鱼靠着他庞大的资金以及浮夸的形象在西虹市闻名遐迩,不管有心还是无意,自他成名起,自他携带了庞大流量起,人们对他的期待达到一个峰值,他的钱就很难花完了。


但广告、流量、营销搓出来的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,人们总有一天会发现水里的肥皂就那么一小块,市场里想要苹果的人就那么多,买得起苹果的也就那么多,然后一堆苹果滞销,之前投的钱就水漂了....可以把苹果换成房子或者其他东西,接着金融危机就爆发了。


这叫什么,人民的消费能力满足不了市场竞争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。


 




 


然后是那场滑稽的足球比赛,让我意识到我们对有钱人的宽容其实有些匪夷所思了。一个人有了钱(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约等于一个人有了名气,这是可以具化成财富的东西),围观的人就会拿着放大镜去找他的优点,哪怕那个优点搁在其他人身上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。


一个人死拽着自己的底裤不放,不想luo ben,这在文明社会实在太正常了,然而搁在“有钱人”身上就变成了值得全场起立鼓掌的优点,就变成了明明可以不要脸却偏偏要脸,搁在一些演员身上就变成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要靠演技的褒奖....没有恶意,但一个演员靠演技吃饭这是必须的啊。也许这种褒奖是善意的,但这种态度的确纵容出一堆“靠脸吃饭”家伙,这是光明正大炫耀想不劳而获的企盼,或者不劳而获太苛刻,但和市场上很多想躺着挣钱的人一样,这种心态恰恰就是用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投机心理。


一个人投机不可怕,可怕的是一群人在鼓励这种投机,跃跃欲试地想加入这种投机。大量的投机行为会扰乱市场运行,所以有相关法律来约束类似行径,但因为我国这方面还在完善发展,所以类似的约束很不力,大多只能靠市场或者艺人本身的道德来约束。


然后有了娱乐至死的今天。


 




 


人是不是天生就有不劳而获的欲望?是的。


但幸或者不幸,曾经艰苦的自然环境告诉我们这不可能,所以勤勤恳恳了几千年,直到资本市场蓬勃发展,社会秩序被打乱,有些人赢得风光漂亮,其他人赞美这种风光漂亮期待着自己成为下一个。


老实说这不是对错的问题,这是那种你认真思辨能让你哭着下辈子再也不做人的问题,简而言之与长远无益。但正常人不会思考长远,起码不会长远过你的孙子那一辈,除非你是皇帝,想子子孙孙无穷尽也。所以除非人人拥有极高的思想觉悟,认真的认为不劳而获是可耻的,投机倒把是可弃的,否则我们还会宽松很久。或者拥有一个严厉惩戒这种宽松的环境,换而言之健全的制度,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渴求却无能为力的,至于为何无能为力....因为我们还在温水里面泡着,只是少数青蛙拥有比较敏感的肌肤,率先叫着烫,但大多数蛙觉得很舒服。


 


 


我一直徒劳地愤怒和难过,不只西虹市里百态现实让人难过,还有想太多的其他东西。


我曾经幼稚的以为同人是爱的一片净土,所以一度非常厌恶纯商业的思维渗入同人圈,因为认真的喜欢他们,慢热且长情。我不怕有人靠他们挣钱,但怕的是靠作践他们或者作践粉丝挣钱。


可有时候也理解很多人把这个当成消遣,讨厌娱乐性质的东西被上纲上线。然而怎么说呢,如果你不用力嘶吼的话,爱这种无形无质不可量化的东西是最会被市场忽略。


四月份漫威中国的“惨剧”我其实一直没让它在心里过去,除了心疼主创大老远过来却这样待遇,更多还是粉丝们被按在地上摩擦的心。用的一腔爱换不来别人正确的市场评估,可以看出有些企业运转空手套白狼的定律了,反正中国市场大,这批韭菜割完下批很快就长出来了,被割掉的韭菜哼了两声疼,还有可能被新长出来的韭菜或者旁边菜地里的花菜嘲讽玻璃心。


因为金钱资本无孔不入,会榨干每份爱和愿意,资本市场已经如此,不要以为粉圈、同人或者耽美亚是亚文化,对于淘金而言,是不在乎真爱或者虚情,反正到兜里的都是真金白银。


 




到了这,除了写点东西,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抵御,也许不是抵御吧,或者只是呻吟——因为玻璃心。


但突然想起很小时候看的《简爱》——“你以为我贫穷、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?我向你发誓,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,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,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。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,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。”


那时候不知道这句话有多大的力量,只是现在还念念不忘。



评论
热度(309)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雁栖 | Powered by LOFTER